close

前幾天出席了某部門的一場業績檢討會議,顧名思義,會議的目的正是為了對目前整體績效落後的問題做出改善,而在此之前,其實該部門主管曾經向我提到,之所以請我與會,除了希望我能針對同仁們的簡報給出一些建議之外,更希望能透過一個公正第三方的角色,來協助評估在這部門當中是否有哪些不錯的優秀人才能夠在未來委以重任?畢竟以目前現況來看,在業務範疇及人員編制逐漸擴大的情況下,再加上外在環境變遷快速,如果沒能及早替部門培養一些合適的儲備幹部來分憂解勞,很可能即便今天還能咬牙撐過去,明天也可能沒有餘力去應付下一個阻礙了。

於是,就在了解部門主管的需求之後,我便仔細聆聽了主要負責簡報專案執行進度的六位負責人總共將近兩小時左右的業績簡報,聽完之後,我發現這六位簡報者大致上可區分成四種類型:一類是麻煩製造者、一類是任務執行者、一類是獨善其身者、一類則是資源整合者,而以上四種類型的專案負責人,對我來說,其實也代表了在問題解決能力上的四種不同層級高低,分別說明如下:

 

※首先是麻煩製造者-A同仁:

A同仁在簡短交代了自己一週來的專案執行進度後,便隨即提出了幾點目前在工作上所遇到的阻礙,並直言希望主管能夠運用手中的權限來協助解決,而主管在面對這些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也只能不斷耐著性子解釋其中所牽涉到的複雜因素,並且希望A同仁能夠試著以其他方式來達成目標,別因為公司既有的規章制度與組織文化而影響了專案執行進度。不過聽到主管這樣的回應,A同仁非但無法諒解,反而開始在會議上不斷向主管抱怨起公司的種種問題,從幕僚單位的不配合、公司體制上的缺乏彈性,一直到主管與主管之間的明爭暗鬥等等之類的問題,才造成了他在執行面上的不順利,而這些連一點建設性也沒有的抱怨時間,就這麼一直持續了快二十分鐘才結束,結果就是...................不僅浪費了大家一堆時間,而且問題還是依舊懸而未解....................

 

※接著是任務執行者-B同仁和C同仁:

B同仁和C同仁的簡報內容看起來四平八穩,對於該回報的執行進度也都能規規矩矩的一一做回報,而在簡報結束後,當主管問起兩人是否還有什麼樣的建議或提案需要其他同仁做配合?兩人的反應則完全一致,都是帶著一抹淺淺的微笑,然後淡淡地搖著頭。對於這類型的工作者而言,只要你的指令給得夠明確,那麼他們通常也不會有任何意外狀況發生,只是盡可能地去滿足主管的一切要求。不過對於這種說一動做一動的工作態度,或許不能說不對,但卻很難讓人產生任何期待,只因為就如同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工作態度一樣,感覺一切都是那樣的平凡無奇,或許沒有太多缺失,卻也看不見任何有別於他人的個人意見。

 

※然後是獨善其身者-D同仁:

這類型同仁大多屬於某種領域的專家,以D同仁來說,他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工程師,除了擅長各式程式語言撰寫之外,對於該如何有效提升資訊系統的使用效率,也能夠在簡報過程中聽到許多關於他的個人獨特見解,更重要的是,這些見解不僅是實際可執行,而且重頭到尾,都不需要假手於他人,只要光憑他一人就能夠獨立完成,不過也正因為這樣的工作模式,又或者純粹是因為個性使然,因此在部門當中,即便主管對於他的專業能力十分賞識,但D同仁在公司當中卻總是給人一種獨來獨往的感覺,或許在報告當中的確聽得出他能夠輕易「無中生有」的那份高度專業,但可惜的是,卻始終聽不到有關於他的個人專業該如何有效結合部門內部的既有資源,除了讓一些原本的閒置資源能得到更好的發揮之外,甚至還能透過他的個人專業來強化其他同仁本身所具備的優勢,少了這些從個人專業所衍伸出的「附加價值」,反而會讓原本所具有的優勢少了一些值得令人期待的想像空間。

 

※最後則是資源整合者-E同仁:

從E同仁的簡報當中可以發現,在執行力方面,和B、C兩位同仁相較之下,E同仁似乎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至於在專業能力上,也沒有D同仁來的那麼樣的耀眼,此外,在簡報過程當中,E同仁更是和A同仁一樣,滔滔不絕的點出了一堆公司內部亟需被解決的問題,只不過在這一切看似平凡的過程中,E同仁卻依舊明顯地讓人看出了他的不平凡之處。

除了具備一般工作者原本就該有的執行力之外,在提出每個問題的同時,E同仁總是能夠提出更多的解套辦法,即便遭到主管的質疑和駁回,他也能夠當下立即修正調整,然後隨即提出另外的備選方案,這樣的表現,顯然是有備而來,更重要的是,除了在面對主管的質疑、甚至是有些吹毛求疵的態度時,他依舊能夠把討論的重點聚焦在問題解決上,此外,他還能夠針對執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不同限制條件去善用與會同仁、主管們手邊既有的資源(人、事、物)來弭補自己專業上的不足,讓他所提出來的想法能透過資源整合的方式,讓所有人相信即便是在種種的限制條件下,這樣的做法依舊得以被徹底落實,而且也的確是實際有效的好方法。

 

在看完以上幾組簡報之後,其實不難發現,這四種類型的工作者正是職場上最常見的典型代表,其中又以D員工及E員工的類型最容易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但如果硬是要從中分出高下,只能說如果是在亟需個人高度專業能力的獨立作業環境下,D員工會來的合適許多,但若是在必須仰賴不同領域的專業能力才能完成任務的環境當中,那麼最佳人選則非E同仁莫屬,不過以上都是在中短期的需求考量下所做出的比較,若是將焦點放在長遠的未來,當許多不同領域的專業技能漸漸能夠讓隨手可得、且操作簡單的資訊科技應用所取代,甚至也能透過異業結盟或是專業外包的方式而輕易獲得,那麼可想而知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或許除了專業之外,更重要的問題解決能力反而應該是源源不絕的創造力、以及該如何運用整合力來有效運用四散各處的既有資源,因此,基於長遠發展性的考量下,E同仁反而比起D同仁來說多了更多值得被期待的潛在可能性。

其實這篇文章的撰寫目的,主要是希望透過這則實際案例來體醒各位職場工作者,如果希望讓自己的職涯發展變得更加不平凡,那麼你得先展現出你不平凡的一面才是,而這個不平凡不能光憑想像、也不能僅止於紙上談兵,而必須化為一個個實際可執行的問題解決辦法才能夠被看見,至於你所能夠創造出的不平凡會有多大?從來就不該被侷限在個人的專業能力、或是學經歷背景條件上,只要你有足夠的問題解決創造力、搭配上能有效運用手邊既有資源的整合力,那麼只要你敢追求,根本不用擔心沒有足夠的舞台與機會來成就你的不平凡,但如果你老是為了迎合多數人的觀感,而不敢試著跳出來當個異類、去做些不平凡的事,又或者只懂得一昧的幻想,卻從不去思考該如何將理想化為實際,那麼你也該理解一件事,很多時候其實並非職場環境不願給你不平凡的機會,而是你自己捨棄了成就不平凡的可能,因此,與其老是怨天尤人,其實你更應該多花些時間在自我的檢討上才是,畢竟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只要你不先放棄,機會也將永遠不會放棄你,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請別再輕易脫口說出「不可能」了,共勉之,大家加油~~

arrow
arrow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