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提案力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在協助公司內部某個新創部門進行一些在行銷策略上的修正與發想,不過在和相關的專案負責人聊完之後,我發現最大的問題可能不在於想法不夠創新,反而是因為「太過創新」,導致「該名同仁」很多想做的事情根本做不了,但「整個部門」真正能夠做的事情卻也完全沒有去做,最後的結果當然不僅是重挫了同仁的自信與熱情,就連整體部門的營收也不會有任何好轉的跡象。

然而不可否認的,解決問題(尤其是一些經年累月卻又始終懸而未解的陳年痼疾)的確需要創意、的確需要去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不過還是必須牢記一件事,創意發想可以有無限可能、更可以無拘無束,不過卻得謹守一個前提來思考:「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其中所謂的「資源」形式主要可區分成兩大類,比方像是人力、物力、財力之類與物質相關的「有形資源」,此外也包含了像是組織文化、主管個性、權限大小之類與職場政治相關的「無形資源」。當你在思考創意能夠被實踐的可行性時,你必須同時將有形與無形的限制因素考量進去,才能夠讓原本看起來「既抽象又虛幻」的創新提案、創新規劃容易被接受,也更有機會能夠被落實、進而順利達成目標。

不過話雖如此,但是在職場上還是會有許多工作者選擇忽略這些最重要的限制條件,而一再的堅持己見,甚至認為都是因為公司的部門主管或是其他同事的格局不夠遠大,所以沒有足夠的氣度、甚至是氣魄來接受這麼有發展性、這麼有創意的提案,殊不知,其實多數時候可能並不是他們不想做,只是因為他們早就看到了那些你所沒有看到的有形與無形的限制,才會顯得如此消極,因此,與其一昧地靠著你的熱血去說服同事、主管必須陪著你去打破陳規、去和既有的體制做出衝突,其實你更應該要先想清楚到底目前他們還能夠做的是什麼?而不是一直逼他們去做一些明擺著不能做、或是做了之後會遇到一大堆麻煩、衝突、甚至是懲處的事情。

文章標籤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作的目的應該是希望能夠以更少的投入獲取更高的報酬,透過雙方的資源整合來截長補短,讓原本無效率的任務分派能夠更有效率的專業分工,不過對於合作雙方來說,最怕的情況就是發生所謂的「搭便車(free rider)問題」,也就是雙方的投入程度並不對等,導致其中一方因為合作,反而得投入更多的時間、資源,然而另一方卻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只等著坐享其成,最後則讓雙方原本預期能夠額外獲得的「可分配資源」遠遠不如預期。但如果以結果論來看,即便結果並不理想,投入多的一方看起來還是最吃虧的一方,只因為這樣的結果對他而言無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雖然「搭便車(free rider)」的問題在合作過程中是如此令人厭惡的行為,不過畢竟在職場上一切「在商言商」本然就是必然的道理,與其去抱怨或是去設定許多限制條款來抵制這種惡劣行徑,其實你更應該知道這樣的情形究竟為何會發生?以及到底該如何預防?而要談起這件事,首先就得先理解一個道理:「如果希望雙方的合作關係能夠穩固,那麼就得先建立一個彼此認可的共同目標,才不會因此而各行其道。」至於這個共同目標該如何設定?則得仰賴提案者或是專案負責人的觀察力與同理心。

在談合作之前,你得先針對你希望達到的目的,去挑選那些可能擁有關鍵資源的合作對象,除了得評估對方的現有資源、營收狀況、組織架構、責任分工之外,更重要的是,你還必須觀察到這些可能的合作對象目前所面臨最重要的困難點有哪些?而這些困難點,以你現有的資源來說能否協助解決?只要提案者能夠善加利用對方的迫切需求,它將成為對方對於這項合作提案最感興趣的重要原因、也會是在實際執行上最大的動力來源。因此,在設想合作內容之前,必須先想清楚一個問題,針對這些可能的合作廠商所面臨的困難點,以這次的合作案當中你所能夠掌握的資源來考量,你是否能夠解決對方的迫切問題?或者應該說是滿足對方的迫切需求?如果在這個合作過程當中,只要按照雙方所議定好的執行方式、並且朝著同樣的目標前進,那麼對於雙方而言,多年來所積累的問題,或始終無法突破的關卡就能夠輕鬆解決,如此一來,不論是對於任何一方而言,又怎麼會有不願投入的理由?

文章標籤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Ryan Wang(文章出處:http://ryanwangblog.pixnet.net/blog

 

大前研一曾提到「π型人」的概念,

文章標籤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