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Ryan Wang(文章出處:http://ryanwangblog.pixnet.net/blog

網路行銷平台相當多,從傳統的部落格(Blog)、官方網站,到社群平台(如FacebookGoogle+)、微網誌(如TwitterPlurk、微博),若再加上後起之秀的pinterestLine等平台,很容易讓人眼花撩亂!!最後在不知道各平台屬性區隔的情況下,便將不同種類的多樣平台全都當成同一種平台在經營,於是乎......同樣的訊息會以同樣的面貌在不同的平台上出現,而最後的結果就是...... 一團糟……

理由在於即便不同平台想呈現同樣訊息,必須考量至少以下兩項重點

一、不同平台的定位:

想了解定位,首先必須了解不同平台的屬性,以最常使用的平台來說:

()官方網站:

1、一般形象:嚴肅正式

2、黏著度:低

3、更新頻率:低(約一週一篇文章)

()部落格:

1、一般形象:正式但不嚴肅

2、黏著度:低

3、更新頻率:中(約兩天一篇文章)

()Facebook

1、一般形象:輕鬆、口語

2、黏著度:中高

3、更新頻率:高(約一天兩到三則訊息)

()Plurk

1、一般形象:輕鬆、口語

2、黏著度:高

3、更新頻率:極高(一天五到十則訊息)

根據上述不同平台間的不同屬性,就能夠試著將不同平台作出在網路行銷上的不同定位,也因此衍伸出許多不同的平台組合使用及千變萬化的行銷手法,而這些變化,都將依不同產業別而各異,能夠依據不同組合來應對不同產業的不同狀況,以下Ryan就舉其中一種定位方式為例,讓大家明瞭不同平台該如何依據不同定位、不同呈現方式,來曝光同一則訊息:

()官方網站:

1、以形象塑造」為主軸

2、發言人以公司」為主體

3、溝通方向以公司單向傳遞給消費者(通常已有很強烈的消費意願)為主

4、操作手法:以營造門面為主

()部落格:

1、以「經驗分享」為主軸,包括使用經驗、或是相關資訊分享

2、發言人以「人(通常為某領域的專家、知名人士)」為主體

3、溝通方向以人單向傳遞給潛在消費者(通常尚未有很強烈的消費意願)為主

4、操作手法:以SEO關鍵字操作為主

()Facebook

1、以「互動」為主軸

2、發言人以「個人」為主體

3、溝通方向以人傳遞給人為主

4、操作手法:以社群經營為主

()Plurk

1、以「心情抒發」為主軸

2、發言人以「個人」為主體

3、溝通方向以朋友傳遞給朋友為主

4、操作手法:以互動交友為主

二、不同平台使用者所習慣的訊息呈現方式:

基於上述不同平台間的屬性差異,不同平台使用者在不同平台上也會有期待看到的訊息呈現方式,若將訊息以該平台使用者所不能習慣的方式呈現訊息,將讓有用的訊息曝光變成令人厭惡的長篇大論,更糟糕的是被當成垃圾訊息,則不但無法獲得成效,更有損公司或是個人顏面.....得不償失......

()官方網站:

正式嚴肅的標準化格式語言所撰寫的文章為主

()部落格:

正式較不嚴肅的專業文章為主

()Facebook

口語的方式分享專業或有趣文章為主

()Plurk

口語的方式閒話家常~~

以上Ryan所提不同平台的定位方式及不同屬性區隔,是針對Ryan自己所屬產業別的定位模式,各位可以根據同樣的邏輯脈絡去做出屬於自己的網路行銷平台操作定位,希望大家如果有自己的觀點、看法,也可以不吝與Ryan及各位做分享喔!!

 

以上的心得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如果喜歡Ryan的分享內容,

也請大家多多按讚加入粉絲團,

支持Ryan的分享瞜~~

arrow
arrow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