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Ryan Wang(文章出處:http://ryanwangblog.pixnet.net/blog)
最近在拜讀丹.艾瑞利的著作《不理性的力量》
丹.艾瑞利在美國是一位相當知名的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教授,
也是我最喜歡的兩位作者之一(另一位是行銷大師賽斯.高汀),
書中提到許多有趣的行為研究,
其中有個實驗在探討人們是否喜歡不勞而獲、喜歡接受白吃的午餐,
這裡就不贅述書中所提及的實驗過程,
而結果是.......人們普遍不願接受這些不屬於自己的利益........
人們較能接受的反而是「要怎麼收穫就要先怎麼栽」的觀念,
這和多數人普遍的認知有相當大的出入.......
書中另外一個不斷探討的有趣議題,
則是獎酬高低與員工的工作表現優劣之間是否呈現正相關?
實驗結果同樣跌破眾人眼鏡,
結果顯示,
較低與中等的獎勵比起超乎預期的高額獎勵而言,
更容易讓人做出更好的表現,
理由在於過高的獎勵容易讓員工將焦點放在獎勵上,
而無法專心做好應該做的事,
為何如此?
在思索這個問題時,
讓我不禁聯想到不久前在網路上看到一段由網友所分享的內容,
這是一段神與凡人的對話:
『凡人對神說:
「好羨慕神有看穿人心看穿大局的功力,有些事若早知道就不會麻煩了!」
神對凡人說:
「別羨慕神有看穿人心看穿大局的功力,有些事知道太多就不會快樂了!」』
這段對話的內容別有意涵,
但我認為原因和上述實驗結果有部份雷同之處,
自己每天有上TED(http://www.ted.com/)觀看演講的習慣,
昨天抽空觀看了一則由丹.艾瑞利主講的內容,
演講主題為:「是什麼讓我們喜歡自己的工作?」
我發現,上述問題的答案在這場演講中已經呼之欲出~~
艾瑞利的演講主要圍繞著兩個字:「意義」,
沒錯,人們工作的動機全來自於工作的「意義」,
早年由福特汽車所發展出的生產線工作模式,
由於員工學習門檻低,
輕鬆、容易、好上手,
再加上一次只要做好一件事,
員工能夠一次專注於一件不是那麼困難的動作,
因而大大提升了生產的效率,
更讓福特的獲利得以扶搖直上,
相當然爾,
這麼容易增加效率的策略馬上吸引眾多業者起而效尤,
或許在早期企業經營的確因生產線的概念而有所起色,
然而,時至今日,
這樣的方式想應用在知識型工作者身上,
只會產生嚴重的反效果,
偏偏隨著教育政策持續改革,
現今社會早已呈現「碩士多如狗,博士滿街走」的狀態,
再加上各式新知與職能學習的取得管道越來越簡單,
更讓知識型工作者已明顯取代純勞務型的工作者,
知識型工作者所追求的是名符其實,甚至實過其名,
追求的是「聞名不如見面,而非見面不如聞名」,
或許以公司的觀點來看,
過程毫無疑義,而結果才是王道,
然而,對員工來說,
過程是否充實遠比結果來的重要許多,
因此主管每每在檢討員工較差的績效表現時,
員工往往習慣拿「我過程中有多麼辛苦、努力與犧牲」來為自己辯駁,
然而,
艾瑞利的實驗及演講告訴我們,
站在主管的立場~~
主管站在理性面必須無情的以結果論來忽視過程,
然而站在情感面,
卻又得感性的賦予員工工作過程中的每個意義,
唯有結果與過程能夠兼顧的主管,
才能夠在創造良好團隊氛圍的同時,
還能夠確保這是個「能夠獲利」的團隊氛圍,
此外,
工作的意義不是靠多少獎金或升遷來決定,
而是員工是否體認到所得到的一切,
都是因為自己過程中的付出而得到相對應的報酬,
因此,
一個常見的公司令人詬病之處,
那就是某些公司在培養未來的接班人,或是培育優秀人才時,
為了短期營造出他們的個人戰功,
而習慣將所有功勞或績效表現直接灌到他們身上,
或是透過一些政治性操作來挪東牆補西牆,
只希望帳面上看起來的確是這些公司未來重點培訓的幹部們的戰功,
殊不知,
這只會讓你想培育的人才變成令人厭惡的Freerider,
即便其他員工不說話,
當事人的內心也不會好過,
這麼揠苗助長的方式只會讓你想留住的人才走得更快,
只因為他們在獎勵的背後看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站在員工的立場~~
能夠享受艱苦的工作過程固然所呈現出的是還不錯的抗壓性,
然而,如果你自詡為知識型工作者(相對於純勞務型工作者而言),
除了過程之外,
你還必須為最終結果負責,
以我的立場來說,
我並不會去斥責員工的失敗,
(畢竟我深知現在的成功是由多少個失敗所換來........)
但我無法接受的是失敗了卻不知為何而失敗.........
我能夠接受的失敗只有兩種,
一種是即便失敗了,卻能從中萃取出下一次成功的元素與契機,
第二種失敗,是為了下一個成功而必須擁有的失敗經驗而失敗。
嚴格來說,
這兩種失敗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失敗,
而是為了佈局未來所執行的必要策略,
因此,
若你的失敗是你無法掌控,
甚至面對失敗的結果無能為力,
這代表兩種可能,
一種是你毫不用心,
另一種是你從不思考,還活在勞力密集為主的年代中,
當你是用這樣的態度在面對你的工作,
工作過程對你來說只有痛苦與無奈,
這樣的工作即便你做再久也沒有任何意義,
因此,
你得認清一件事,
專注於過程並沒有絕對錯誤,
但如果你無法感受到你所專注的過程中對你而言有什麼意義,
那麼不論花再多時間、再多心力,
結果必定失敗,
沒有僥倖、更無法投機,
請看清現實,認真面對職場上的一切,
不論這些是否與你有關~~
不要等別人賦予你工作上的意義,
因為,沒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除非你早已捨棄自我..........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你的未來的確令人擔憂........
共勉之,大家加油~~
如果喜歡Ryan的分享內容,
也請大家多多按讚加入粉絲團,
支持Ryan的分享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