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Ryan Wang(文章出處:http://ryanwangblog.pixnet.net/blog)
最近因日劇「半澤直樹」而爆紅了一句話:「以牙還牙,加倍奉還!!」
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不過被行銷廣告界用到有些氾濫就是了.........
然而這句話之所以能夠讓人如此朗朗上口、印象深刻,
主要是因為能夠深入人心,
並喚醒了某部分沉睡在人們心中的小小惡魔~~
每個人都有過同樣經驗,
吃虧了就一定要加倍討回來,
即便明知這麼做不但損人也不利己..........
這就是丹.艾瑞利在《不理性的力量》書中一再提到人類的不理性,
這是人性,無可避免,
畢竟,能夠做到以德報怨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正因為是人,因此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性,
而這些因不同人性所塑造出的個人思維邏輯及衍伸出的行為模式經過團體生活的摩擦與碰撞,
不論是透過學習、模仿,
亦或是被內心中因過度壓抑所累積的負面情緒而牽引所致,
因而產生了所謂的不理性,
也可以說,只要有團體生活,就難免會有不理性存在,
職場上也是同樣道理,
然而,或許我們所看到的多半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負面思考,
但我們卻忽略了加倍奉還所能夠產生的正面能量,
易經曾提及: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
當你為非作惡,則受害者必定加倍奉還,因而種下惡果,
然而,若你總是行善積德,則受惠者也必會捨身相報,因而獲得善報,
如同《史記•淮陰侯列傳》所記載的一段韓信報恩的故事:「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當年韓信生活艱苦,三餐不繼,
卻在淮水邊上遇到好心的老大娘,
一連十多天把自己的飯分給飢腸轆轆的韓信,
即便老大娘不過是出於一片好意而根本不求回報,
但飛黃騰達並成為與張良、蕭何合稱「漢興三傑」的韓信卻不敢忘記這段恩情,
說什麼也要找到這位老大娘,並回報千金以謝此恩,
因此,人們無可避免的不理性除了表現在有仇報仇外,
也同樣反應在有恩報恩上,
於是你必須謹記一件事,
要別人如何待你,你必須先怎樣去待人,
當你尊重職場,職場自然也會加倍奉還遠超乎你預期的尊重,
說到這,有一個時常看到的情況,分享給各位,
希望各位工作者務必要謹記、要有自覺,
讓自己有機會遠離白目、天兵等字眼,
而不要到時候發現自己老是被公司刁難、被同事排擠還不知悔改,
卻還老在茶水間大放厥詞,
大肆抱怨主管的不是與自己的才華有多麼地被埋沒...........
請大家謹記一個職場潛規則:「當你越是理性的對待公司,公司必定越是理性的對待你。」
當你老是抱怨薪資不夠高,別期待主管會因此而給你加薪及獎勵,
因為這等同是在提醒主管你現在的薪資是否太高?亦或是你現在做的事情是否還不夠多?
於是,你爭到的通常不是加薪,而是更多的工作量與工作壓力;
當你老是跟公司講規定、制度甚至法規,別期待你能因此而爭取到你「自以為」應得的福利待遇,
因為這等同是逼公司部門主管依規定來面對你的工作表現,依制度、規章所訂定的流程來面對你的需求提案,
於是,你得到的是工作上更多的官僚式對待所造成的不自由與專案排程上的時間延誤,
只因為,對於你的要求,相關部門一切都將按照公司規定,沒有任何例外與方便;
相反的,當你在職場上僅專注於創造自我價值,
專心一致的想著如何讓自己對公司、對部門作出貢獻,
該給的,公司通常不會少給,反而會有些「不理性」的給予你超乎預期的報酬,
只因為……..你從不計較~~
最後,再分享一個網路上所流傳的故事,
姑且不論真實性,
不過我個人卻認為這個故事頗符合現在的職場文化:
『一家公司在招募業務人員時,收到了一份很不一樣的履歷,這個應徵者的前一份工作是一家大型企業的部門主管,因此在面試時,主管便直截了當的告訴他:「雖然你的背景相當優秀,但我們招募的是業務人員,因此我不可能給你太高的薪資。」原本以為這名應試者會就此離開,沒想到他卻回答:「我願意接受比我前一份工作少一半以上的薪水到貴公司服務,不過如果當公司認為我的確有能力幫公司帶來超乎預期的績效時,也請公司給我更多機會及應得的報酬。」最後,沒想到一位前大型企業的公司主管不但能夠彎下腰來擔任最前線的業務人員,而且績效遠遠超越其他同事,更超乎公司原本的期待,於是公司便決議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他破格升遷,並給予大幅度加薪。』
許多人總是抱怨薪水不夠高,
之所以覺得不夠高,往往是因為與其他親朋好友比較所得到的結論,
在此必須奉勸各位,
別老是拿這些莫名其妙且嚴重缺乏客觀性的比較結果來當作自己抱怨時的「理論依據」(而參考文獻當然就是「我朋友說」、「我家人說」,當然還有「網路上說」..........)
你是否考量過幾件事:
同樣的職務,不同產業間有什麼樣的差異而導致薪資差異?
同樣的產業,不同部門間有什麼樣的差異而導致薪資差異?
即便同樣產業、同樣職務,甚至相同公司、相同主管,
不同能力表現有什麼樣的不同而導致薪資差異?
種種因素族繁不及備載..........
能力高低及薪資高低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由公司所主觀認定,
你通常只能被動接受,
但若是你想化被動為主動,
就麻煩先搞清楚公司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你喜歡做什麼?
把公司要的結果拿出來,證明自己的議價力,
那麼該有的一切福利待遇,自然會回到你身上,甚至「加倍奉還」,
因此,請專注於如何把公司所賦予的目標達成甚至超標,
別老想著公司給我多少我才做多少事,
當你以這麼理性的態度來面對公司、面對職場,
總認為等價交換才是王道,吃虧的事情絕對不幹,
你將發現你所能得到的機會與待遇將越來越少,
不是公司無情,而是你自己實在太不懂得「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的道理,
共勉之~~大家加油!!
以上的心得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如果喜歡Ryan的分享內容,
也請大家多多按讚加入粉絲團,
支持Ryan的分享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