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從事文化創意相關產業的部門主管向我問到:「既然網路科技發展的這麼快、議題這麼夯,那麼到底這些發展對於文化創意產業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反而得先搞清楚一件事:『究竟發展「文化創意」背後的核心精神究竟是什麼?』
其實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讓即將消失殆盡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永續長存、綿延下去,至於這些必須努力保存下來的「文化」,則大致上可以區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關於「在地性的傳統文化」,一類則是關於「工藝師本身的傳統技藝」,這些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特色,就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所希望保留下來最重要的在地資產。
不過在保存這些傳統文化的路上,卻遇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也就是老一輩的師傅與年輕消費族群之間的年齡斷層與時代隔閡,導致由這些資深工藝師傅所設計、製作出來的產品,年輕人不僅未必看得懂,也未必能夠理解這些作品背後的價值所在,因此往往造成了老師傅們所竭心戮力製作出來的精美工藝品變得乏人問津,最後甚至只好降價求售,或是選擇放棄透過耗時費工的古老工藝,改用機器製作或是改用一些廉價材料來取代,以求能夠維持基本生計,不過或許這種取巧(或應該說是因應時代改變所不得不作出的調整)的確有可能幫助老師傅們獲取短期的高營收,但長久下來,卻可能反而因為「貨不真,價不實」而影響了自己辛苦累積的商譽,甚至可能讓傳統的工藝技術與文化也跟著從此失傳,這樣的結果,不論是對國家或是對工藝師本身而言都是雙輸的局面。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書籍介紹:《參與感行銷時代:專注小眾忠誠度,讓粉絲滾動出不停止的品牌旋風》
※作者:黎萬強(小米科技共同創辦人)
小米集團的成功,多數人總是把原因歸功於「飢餓行銷」的策略奏效,殊不知,真正撐起小米集團的幕後英雄,其實主要來自於小米對與社群多年來的研究分析與認真經營,畢竟在社群時代裡,口碑宣傳才是最好的行銷方式,不過即便你的行銷手法再多、再吸睛,如果沒有好的產品品質、好的消費者體驗做支撐,根本就無法透過後續的口碑效益構築起龐大品牌價值。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任何公司只要想賺錢、想持續且穩定的獲利,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千萬別讓員工感到為難、讓員工感到不開心,畢竟員工本來就是一間公司最重要也是最昂貴的資產、甚至可能是最具潛力、投報率最高的一種投資,因此,身為主管,更不能察覺不出員工是否在工作過程當中對公司產生了任何的不信任?甚至是明知勞資雙方的不信任早就存在了,卻還是始終不願去面對它、解決它,這種鴕鳥心態、敷衍的態度,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更加惡化。此外,主管們也必須理解一件事,員工之所以會對於公司感到不信任,多數時候往往是因為在工作上感受到太多的為難之處,最後在一切只能靠自己的情況下,久而久之,也就沒有必要再去相信任何人了。至於員工為何會感到為難?原因則往往來自於幾個面向:
※首先是和主管的個人情緒與人際關係有關:
◎先就主管本身的情緒來說: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之前在網路上看到了這麼一則關於猶太人思考哲學的小故事:『有一個門徒帶著煩惱前來詢問智者,他告訴智者自己最近似乎已經失去了對於追求智慧的熱忱,到底該怎麼辦?此時智者便告訴他:「現在的你,就像在黑夜中跟隨著提燈的嚮導穿越森林的跟班,當嚮導一旦走遠,你就馬上得面臨黑暗的恐懼,不過一旦你擁有一盞屬於自己的燈火,你將不會再面臨恐懼!!」』這則故事其實主要是在勉勵人們不要老是想依賴他人,否則自己將一輩子也走不出低潮,但除此之外,如果是身為主管,則除了理應得成為員工的嚮導之外,你還必須給予員工足以照亮自己的燈火,唯有如此,你也才能夠毫無顧忌的朝著你的夢想前進、實現,而不會老是被腳邊一堆無謂的麻煩給絆住。
因此,身為主管,如果看到員工有好表現,與其總是冷嘲熱諷的回應:「這沒什麼,因為你會的我都會,你做過的我也都做過!!」其實你更應該大方地上前說一聲:「Good job!!」你應該做的是點亮更多燭火,而不是將即將燃起的每株火苗給吹熄,或許只是因為害怕被員工的燭火給燒傷罷了!!不過畢竟光憑你一人,根本就無法照亮整個空間、撐起整間公司,此外,外界對於主管能力的評判依據也絕不在於你個人的燭火有多亮?而在於整間公司的表現是否足夠燦爛。如果總是只在意自己的面子,反而只會把公司的格局和規模給越做越小,最後不但累死自己(只因為你的「能者多勞」),還會連累了底下本來前景一片看好的優秀員工們,到最後,如果員工連自己的成就感、自己的存在價值也感受不到,再加上公司的前景因為主管的妄自尊大、自以為是而越來越顯得黯淡無光,那麼別說是想吸引外部優秀人才進來了,恐怕連內部優秀同仁留不留得住都是個待解的難題了。
對於主管而言,點亮員工手上的蠟燭,並不是要你削弱自己的光芒,相反的,是希望能透過你的經驗與專業來複製出更多像你一樣耀眼的燭火,一旦整個空間都被照亮,那麼一切的灰暗、一切的無效率也才能夠無所遁形,否則當你總習慣把一切焦點都放在自己的燭火上,反而只會讓更多的無效率得以安穩的潛伏在你四周的陰暗之中,並且隨時伺機阻止你有任何得以更加閃耀的機會,只為了讓自己不被發現,這就是主管的格局大小,所創造出來的結局好壞,共勉之,大家加油~~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書籍介紹:《下班後賺更多:記帳、存錢、再投資,富朋友的「破窮理財法」提早20年退休不是夢! 》
這本由艾爾文所寫的《下班後賺更多:記帳、存錢、再投資,富朋友的「破窮理財法」提早20年退休不是夢!》應該可以算是我人生當中所看的第一本投資理財書籍,裡頭雖然沒有太多高深的理論、學問,但卻有許多有助於理解投資理財的重要觀念,能夠快速且正確地幫你做好未來想投入投資理財行列的「行前準備」,除此之外,再加上書裏頭也沒有太多咬文嚼字、艱深難懂的文字語言或是專業術語,因此相當適合像我一樣的投資理財初學者閱讀。
我認為這本書的重要性在於能夠替初學者們打好投資理財的重要基礎,畢竟投資管道、理財方式千百種,有的投報率高、風險更高,有的則投報率低,但卻相對來的穩定許多,當我們在面對理財專員天花亂墜的推薦你他們所認為的好投資標的,不懂該如何判斷的你,根本還是只能按兵不動,以免受騙上當、無故蒙受一堆損失,不過或許謹慎小心點總是避險的上策,但卻反而容易讓你的投資理財路始終裹足不前,最後失去了本意。因此,如果投資路上的阻礙大多是因為對於風險不夠瞭解,那麼你就得先透過這本工具書來了解究竟風險是如何產生的?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期的最佳行銷模式,只要誰能擁有一個龐大工廠,就能透過標準化的大量生產獲利;後來,當彩色電視慢慢普及,只要能夠砸下足夠的廣告預算,就能輕易打開產品及品牌知名度;到了網路普及時代之後,海量資料帶來的好處在於幾乎任何你所需要的資訊都能在網路上免費取得,不過缺點卻在於龐大且持續、快速成長的資料量,讓你必須得花上更多時間才能找到真正對你有用的資訊,於是當「搜尋引擎」出現之後,不僅大大解決了所有人的困擾,更讓網路的使用更加便利、發展更加迅速,於是,當潛在顧客願意花更多時間在網路的使用上,那麼希望能做到曝光極大化,只要能夠掌握與關鍵字搜尋相關的付費廣告,就能夠掌握到幾乎所有你想接觸到的客群;但有趣的是,這樣的態勢,在由Facebook所帶起的社群時代之後,行銷曝光的關鍵,則漸漸取決於只要誰能夠掌握社群,那麼誰就能夠掌握到最快、最即時的藍海商機,從此,整個行銷趨勢則慢慢被拉到社群行銷的領域當中。
由於社群行銷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甚至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做到「一呼百應」的強大力量,讓所有行銷相關的從業人員以及企業主們都不敢小覷、或是輕易忽視它的存在,甚至在小米的共同創辦人黎萬強的新書《參與感行銷時代》當中,也曾經提及了社群經營對於小米集團之所以強大做出了多少貢獻。而這部由行銷大師賽斯.高汀所主講的TED影片當中,則對於這個多數人趨之若鶩的社群行銷議題提出了一個「部落」的概念,讓大家能夠從另一個有趣的觀點來認識社群行銷。
社群之所以迅速竄紅,也代表著在這個消費者擁有極大自主性、極強烈的自我意識形態的時代當中,有著不同喜好的小眾們原本都散布在世界各個角落、甚至躲在自己的小房間當中,不過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社群平台的興起,這一群群原本分散在不同角落的小眾們開始有機會根據不同偏好,在社群平台或是一些論壇、部落格當中形成一個個具有高度凝聚力的部落,每個不同部落都代表著一種偏好、一種需求,不過或許這一群有著共同喜好的人們要聚在一起並不是什麼難事,你只需要加入會員、訂閱、跟隨、甚至只要按個「讚」就好,但難就難在這些因為共同需求而聚集在一起的部落之中,卻鮮少能夠真正達成每個人的真正需求,大多時候反而只是一群人聚在一起抱怨、互相取暖罷了,因此,在社群時代之中,缺乏的不是需求、不是部落,而是一個能夠領到部落達成群體目標的「部落領導者」。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在協助公司內部某個新創部門進行一些在行銷策略上的修正與發想,不過在和相關的專案負責人聊完之後,我發現最大的問題可能不在於想法不夠創新,反而是因為「太過創新」,導致「該名同仁」很多想做的事情根本做不了,但「整個部門」真正能夠做的事情卻也完全沒有去做,最後的結果當然不僅是重挫了同仁的自信與熱情,就連整體部門的營收也不會有任何好轉的跡象。
然而不可否認的,解決問題(尤其是一些經年累月卻又始終懸而未解的陳年痼疾)的確需要創意、的確需要去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不過還是必須牢記一件事,創意發想可以有無限可能、更可以無拘無束,不過卻得謹守一個前提來思考:「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其中所謂的「資源」形式主要可區分成兩大類,比方像是人力、物力、財力之類與物質相關的「有形資源」,此外也包含了像是組織文化、主管個性、權限大小之類與職場政治相關的「無形資源」。當你在思考創意能夠被實踐的可行性時,你必須同時將有形與無形的限制因素考量進去,才能夠讓原本看起來「既抽象又虛幻」的創新提案、創新規劃容易被接受,也更有機會能夠被落實、進而順利達成目標。
不過話雖如此,但是在職場上還是會有許多工作者選擇忽略這些最重要的限制條件,而一再的堅持己見,甚至認為都是因為公司的部門主管或是其他同事的格局不夠遠大,所以沒有足夠的氣度、甚至是氣魄來接受這麼有發展性、這麼有創意的提案,殊不知,其實多數時候可能並不是他們不想做,只是因為他們早就看到了那些你所沒有看到的有形與無形的限制,才會顯得如此消極,因此,與其一昧地靠著你的熱血去說服同事、主管必須陪著你去打破陳規、去和既有的體制做出衝突,其實你更應該要先想清楚到底目前他們還能夠做的是什麼?而不是一直逼他們去做一些明擺著不能做、或是做了之後會遇到一大堆麻煩、衝突、甚至是懲處的事情。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網路行銷領域經營了這麼久,最大的感觸就是在網路世界當中,不理性的網民還是比起理性的網民要來的多上許多,或許我們早就習慣一切所需要的資訊,只要簡簡單單的拿起滑鼠在電腦螢幕前點一點,或是拿起平板、手機滑一滑,瞬間就會有無數的文章內容、以千百種的呈現方式出現在你的搜尋結果頁面,不論你是喜歡閱讀文字、或是以圖表方式來理解,還是希望能夠有一支解說詳盡的Youtube影片當然是來的更加方便,這些你所想要的資訊,往往只要在「彈指之間」就能輕鬆找到,接著,你就可以把自己當成皇帝一樣,針對這些渴望受你青睞的「後宮佳麗們」選擇你今天最想臨幸的一位就好,能夠從百花爭鳴的激烈競爭當中蒙主寵召,是你上輩子修來的福氣,而沒有被選中的幾位佳麗,則勢必得好好再調教調教、檢討檢討。這應該是許多部落客或是網站經營的小編們最常有的感受,明明辛辛苦苦想寫一篇文章來分享此時此刻的心得感想,但看似無私的分享,最後卻總是無端被批評得一文不值,甚至還莫名遭受謾罵、抹黑,對於這些辛苦的經營者來說,我想,應該不僅僅是傷心難過,更多時候可能應該是感到非常的莫名其妙、非常挫折、非常無力。
經營網站、部落格、社群平台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孤獨,大多時候,其實這些版主、小編們反而是希望能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去認識更多真正值得認識的同好,然後一起分享、交流彼此的意見與看法,不過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有段不小的差距,本來希望能夠吸引同好、甚至是伯樂,最後卻反而招惹了許多不請自來「破壞者們」,實在是適得其反、始料未及,最後在承受不住龐大的輿論壓力下,大多數的版主、站長往往也只好毅然決然地選擇關站,以平息眾怒,最後的結果,除了少了一個資訊發布平台之外,同時也可能少了一個對某些人來說算是非常好的資訊蒐集管道。
如果希望網路上的資源能夠不僅是越來越豐富,而且品質也越來越好,甚至往往還是免付任何費用,那麼就請你務必得多以鼓勵代替批評,多點建設、少點破壞,如果不喜歡這類型的內容,那麼你可以選擇離開、選擇不再光顧,以表達你個人的不認同,而不是因為自己的不開心就隨意在別人家裡引起騷動、掀起筆戰,雖然我們都很清楚每個經營有成的平台背後,都必須承受這樣的無形壓力,然而,究竟又有多少本應能夠提供更多好內容、好資訊的經營者因為承受不了這股壓力,最後紛紛選擇放棄、退出?人紅總是是非多,比方某個知名的人氣插畫部落客,人氣翻漲之後,卻反而被人揪出以前一些不愉快的往事;又或者每次在Yahoo的運動新聞上看到有關林書豪的報導,下方總是有一堆明擺著為了唱衰而唱衰的留言,不是說筆者可能拿了不少錢來刻意吹捧林書豪,就是瘋狂的冷嘲熱諷這些說林書豪有多棒、多讚的文字看起來有多愚蠢。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體評價:★★★☆☆
※劇情摘要:
安娜代替朋友來到格雷企業,目的是為了替學校發行的校內報紙專訪年輕有為的企業經營者,不過卻沒想到安娜這一次看似搞砸的專訪,卻意外獲得格雷的好感,而單純、不起眼又涉世未深的安娜在面對格雷多金、年輕又帥氣的強烈追求下,讓她彷彿麻雀變鳳凰一般迅速陷入熱戀之中,不過看似完美情人的格雷卻似乎有著喜歡掌控一切的控制慾,甚至給了安娜一個抉擇的機會—一份掌控者與服從者之間的協議,只要安娜願意在雙方不公開的合約書上簽名認同永遠服從格雷,那麼她將可以得到格雷,雖然對於這些荒謬至極的合約內容感到不放心,不過在格雷不斷的柔情攻勢與若即若離的誘惑下,安娜終於卸下心防,一步步踏進格雷充滿各式性虐待遊戲的情慾世界裡,不過對於兩人之間總隔著一道合約規定的奇妙關係,安娜始終希望能夠試著打破,但最後卻發現,築起這道高牆的原因,原來出自於格雷在幼年時所受到的不堪遭遇,讓他的內心潛藏著五十道難解的陰影,深深的影響、甚至是主宰著自己的人生。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應不同部門的要求,希望我能夠針對現有的營運模式及營收表現提出一些行銷策略上的建議時,我都會先問幾個問題:「你們目前手頭上有在經營的品牌有哪些?各個不同的品牌定位是什麼?鎖定的目標族群有哪些?」或許這幾個問題看似簡單,不過卻是最直接影響部門行銷績效表現的核心問題所在,關鍵其實就在於「品牌經營」的好與壞,說得更直白一點,就行銷的觀點來看,我認為沒有「品牌經營」觀念的一切銷售活動,都只不過是看短不看長的一種應急行為罷了,或許在此時此刻多付出一點努力的確能夠讓你解決眼前的問題,不過卻無法讓你享受到未來經由品牌經營效益所帶來如滾雪球般的營收加乘效果,而讓你只能不斷被眼前的營收問題追著跑,每看到一個問題,就要再重新煩惱一次。
而品牌經營之所以重要,主要在於它能夠幫助行銷策略聚焦,並且有助於提升產品價值。首先就行銷策略聚焦來說,一個好的品牌定位有助於讓行銷人員能夠更容易、更正確的去理解產品特性,才能找出最好、最適合的行銷點,因此也才能夠更精準地根據這些行銷點來鎖定正確的目標族群,以避免因為亂槍打鳥可能造成的資源浪費與無效率的情況發生。接著是提升產品價值,一個沒有品牌的產品,能夠被消費者所認定的價值往往就只有產品本身,沒有太多可調整的彈性空間,不過一個有品牌的產品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經過品牌包裝過後的產品在價值認定上,評估的基準則主要取決於消費者「當下的感受」。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消費者對於沒有品牌包裝的產品比較不會受到情緒所影響,它的價格應該是多少就是多少,不會因為店家額外做了什麼樣的努力就會輕易改變,既然如此,如果你想在眾多競爭對手之間脫穎而出,除了降價,你似乎連一點辦法也沒有;不過有品牌的產品價值高低則相當容易受到消費者情緒所影響,因此,只要店家能夠在「顧客服務」上多下點功夫,讓消費者在每次「有需求的當下」都能夠感受到滿意的購物體驗,那麼顧客將會針對他們所體認到的「滿意度」來決定是否能夠接受這項商品的價格。
比起只能靠著降低成本來提高競爭力來說,能夠靠著在服務上創新以提高獲利的品牌經營,不僅有更多的行銷空間和議題可操作,而且在利潤獲取的調整彈性空間上也會來的高出許多,除此之外,由於品牌經營的關鍵核心往往就在一套完善的「顧客關係管理」上,而著重顧客關係管理的最大好處則在於能夠替公司帶來更多二次消費的利潤,也就是所謂「顧客終身價值最大化」的效益,這些都是品牌經營之所以如此迫切、如此重要,甚至有助於增加行銷效益的重要原因,企業經營者千萬不可等閒以視之。
ryanwang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